- 四禪天
- 又稱四靜慮天、 四靜慮處。 指修習四禪定所得報果的色界天, 或指居於此界的眾生。 即色界之初禪天、 第二禪天、 第三禪天、 第四禪天。 據《俱舍論》卷八、 卷二十八載: 一、 初禪天, 此處已不食人間烟火, 故無鼻、 舌二識, 但有眼、 耳、 身、 意四識生起之喜、 樂二受和尋伺思惟能力。 二、 第二禪天, 更無眼、 耳、 身三識, 亦無尋、 伺思惟, 唯有意識及喜受、 捨受(非苦非樂之感受)相應。 三、 第三禪天, 唯有意識活動, 與樂受、 捨受相應。 四、 第四禪天, 唯有與捨受相應之意識活動。
* * *色界諸天分為四禪, 即初禪、 二禪、 三禪、 四禪。 一、 清淨心中, 諸漏不動, 名為初禪, 即梵眾、 梵輔、 大梵等三天, 此三天已不須段食, 故無鼻舌二識, 惟有樂受, 與眼耳身三受相應, 喜受與意識相應。 二、 清淨心中, 粗漏已伏, 名為二禪, 即少光、 無量光、 光音等三天, 此三天無前五識, 僅有意識, 因之惟有喜捨二受, 與意識相應。 三、 安穩心中, 歡喜畢具, 名為三禪, 即少淨、 無量淨、 遍淨等三天, 此三天識受皆與二禪略同, 但意識怡悅之相, 較為淨妙。 四、 前五識俱無, 亦無喜受, 僅有捨受, 與意識相應, 名為四禪, 即無雲、 福生、 廣果、 無想、 無煩、 無熱、 善見、 善現、 色究竟等九天。 根据大涅槃經說, 初禪天人, 因他們心中有粗細的思想, 所以外面有火災; 二禪天人, 他們對於禪定, 生喜樂心, 所以外面有水災; 三禪天人, 他們呼吸粗重, 所以外面有風災; 惟獨第四禪, 所有內外過患, 一切均無, 所以諸災不能到達那裡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